这个汉代车马器部件,很像螺丝帽
本报记者 黄增瑞 通讯员 周杉杉 刘怿娴
核心提示:
去博物馆参观,当看到某些历史文物时,人们都会被古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。在许昌博物馆二楼展厅,有一件很像如今的螺丝帽的藏品,它是马车上固定轮毂轴承的配件。那么,汉代的车马器有哪些特点?其他零部件还有哪些?汉代人的铁器制造技艺高超,车马器使用的标准是什么?本期许昌晨报《人文许昌》,我们通过一件不起眼儿的“螺丝帽”,来了解古人在制造车马器等方面的聪明才智。
图片为许昌博物馆收藏的像螺丝帽的汉代车马器部件。 资料图片
1.它的作用是加固车轴或车毂
前几天,记者走入许昌博物馆,在二楼展厅,看到一个非常像现代螺丝帽的东西,其锈迹斑斑。那么,它是什么物件?它背后的历史背景有哪些?带着种种疑问,记者见到了许昌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陈文利。
“它是古代车马器上的配件,我们博物馆收藏有十多件。”陈文利说。其是安装在车轴或车毂上的铁制部件,作用是加固车轴或车毂。
它是文物部门在长葛董村征集文物时,由当地群众主动上交的一件文物。
“在古代,陆路交通以车马为主。尤其是将相王侯等,他们的出行工具主要是马车。”陈文利介绍,人们从反映古代历史的影视剧中,可以看到皇帝、贵妃以及官员乘坐的马车,非常大气、豪华,有的装饰精美绝伦。
1995年到1996年,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双乳村双乳山上,考古人员发掘了一座汉王陵, 共发现错金银车軎4件。其中,1号车的两件错金银车軎更为显眼。其呈圆柱状,一端外突为沿,中空,上有两孔,用于栓车辖,中间有一凸棱。軎身饰有错金银云雷纹,外端有敲击痕迹。后来,双乳山汉墓被评为“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之一。
另外,在南阳市镇平县尧庄“安国城遗址”也出土过一个车马器部件,经文物专家鉴定为铸铁制品,年代为东汉中后期。
2.汉代铁器被广泛应用
文化氛围是一个时代器物发展的土壤,而器物又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面貌,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。
《周礼·考工记》言:“故一器而工聚焉,车为多。”说的是制造一辆车需要多个工种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。车的基本结构由舆、辀、衡、轴、轮等组成。车的所有负荷构件中,车轮是负荷最重的部分,所以对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。古代工匠对车的设计思想、设计原理和法则,充分显示着古人的聪明才智,对现代设计也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。
这个螺丝帽一样的物件被巧妙地用在车马部件上,可见汉代铁器制造工艺的高超。
陈文利说,《周易·系辞上》提出:“备物致用,立成器以为天下利。”从济南双乳山汉墓出土的车马器就证明了这一点。几乎所有的车马器都有特定的使用功能。如衡末,其装在车衡的两端,对车衡的断面起保护作用;车軎套于车轴的两端,防止车轮从车轴上滑落;伞柄座插入车伞的上半部分,连接伞座与伞柄,可以调节伞的长短,也方便拆卸。
汉代时期,手工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,这种进步也依赖于铁质工具的制造与改进。
汉代也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,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,使得铁制品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铁器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,而且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,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,促进了农业发展,还在商业领域中买卖,促进了贸易繁荣。因此,全国各地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、铁器等金属类文物。
3.汉代车马使用有严格的标准
“在汉代,车马是国力的象征,也是汉代人最常用的交通方式。而出门乘车,也成为身份尊贵的标志。”陈文利说,当时的车骑出行有严格的制度。
为突出马车的威仪,汉景帝时,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车舆制度。汉武帝时,严格规定了车马使用的级别,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车马使用制度。
在许昌博物馆,还收藏有汉代的画像砖。其中,有一块画像砖正面为车马造型, 显示了汉代人乘坐马车的壮观景象。
编辑:李翊飒 王洪 校对 李翊飒
责编:王 婵 终审 艾胜利